五一广告语(经典10篇)
9阅读 0评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的详细内容: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每一次具体实践,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及时总结就会及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的详细内容:
回首过去, 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每一次具体实践, 都有成绩与失误、经验与教训, 及时总结就会及时取得经验教训, 提高认识和工作技能。下面是小编精心给大家整理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1
知识摘要
1、地球内部三大圈层, 岩石圈的结构, 地壳结构的特点。
2、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3、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及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知识结构
一、地球内部
1、地壳
(1)分层
A硅铝层:以氧、硅、铝为主, 钠、钾较多
B硅镁层:以氧、硅、铝为主, 镁铁钙增多
(2)结构特征
地壳厚度不均和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2、地幔
3、地核
二、岩石圈
1、范围
2、组成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沉积岩:石灰岩、页岩、砂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
(1)类型: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层:
2、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重力、化学作用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2
1、判断依据:
第一步, 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 则该地处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 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 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 即>15
第三步, 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 年雨型(>20__)
2、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 南美的亚马孙流域, 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特征):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盛行上升气流, 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
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
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 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 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 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 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3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 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 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2、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4、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
三、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 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 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 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 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 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4
知识摘要
1.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常见的天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 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 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 大陆上是高压, 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 大陆上是低压, 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
1、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体积质量适中, 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
2、太阳活动标志:黑子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
3、自转地理意义:
①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②产生地方时差异;
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④地球椭圆体的形成。
4、公转地理意义:
①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
③四季的交替;
④五带的分布。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5篇”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