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

日期:2022-11-05| 编辑: 佚名 | 阅读: 205 |原作者: 梁宇|来自: 花都知识网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的详细内容: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的详细内容: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 我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 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从这一刻起, 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神舟七号, 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器, 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神舟七号上载有3名宇航员: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 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飞船进入轨道运行, 环绕地球超过5圈之后, 在刘伯明与景海鹏的帮助下, 翟志刚打开舱门, 开始出舱活动。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 历史记录了这个难忘的时刻:翟志刚首先探出头, 并向舱外默认的闭路镜头挥手, 之后全身走出舱外。刘伯明也把头探出机舱外, 交给翟志刚一面小型的五星红旗。翟志刚接过五星红旗, 向镜头挥动片刻。随后翟志刚取回舱外装载的固体润滑试验的试验样品。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分35秒。飞船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在航天领域方面, 神舟七号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空间出舱技术的突破。神舟七号升空代表着中国火箭等技术的成熟, 以及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船、太空行走等技术上的突破。

  在国防领域方面, 神舟七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具有进行太空防卫战的能力。神舟七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 具有太空变轨能力, 这对突破敌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伴飞小卫星, 则预示着中国已经具有了在太空猎星的能力。

  在经济领域方面, 神舟七号飞船产业价值惊人。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 几乎无所不包。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 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 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 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 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 将会产生8至 14元的带动效应。神舟七号不仅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还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动力。

  我國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空间站的建设实验, 目前已经进行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以及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飞行实验, 未来, 我国计划将在2022年前后建成空间站。 (本刊记者)

太空行走有多难

  太空处于真空状态, 没有大气层的保护, 温度变化很大, 太阳照射时温度可高于100℃, 无阳光时温度可低于-200℃, 同时存在各种能伤害人体的辐射。为保障航天员在出舱活动中能安全、健康和有效地完成任务, 需要有出舱航天服、航天员在舱外乘坐的机动装置、完成任务所需的工具、固定航天员身体的设备及安全带等装备。舱外航天服是出舱活动中最重要的装备, 相当于一个微型航天器。它将航天员的身体与太空的恶劣环境隔开, 并向航天员提供大气压力和氧气等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条件。

  由于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这些载人航天器密闭舱内的人造气压、空气组成基本与地面相同, 因此航天员体内吸有一定量的氮气。而航天服内的气压较低, 仅为大气压的27.5%。航天员如果猛然出舱, 遇到低气压后血液供应不上, 溶解在脂肪组织中的氮气游离出来因不能通过血液带到肺部排出而形成气泡, 可能造成气栓堵塞血管, 引发严重疾病。所以航天员出舱前需要吸取纯氧将体内氮气排出, 以排除隐患。

  在太空行走的航天员由于没有参照物, 无法分清物体的远近大小, 也无法判断其速度快慢, 如果无保险措施, 很容易丢失在茫茫太空中而成为人体卫星。所以太空行走需要采取保险措施——用安全带将航天员与航天器连接起来, 防止航天员在太空中走失。有些人以为“太空行走”是航天员在太空散步, 其实, 太空行走与人们在地面行走完全不同。因为太空一无人行道, 二没有马路, 所以无处可走;而且航天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 飘来飘去也没法行走。航天员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 而不是通过脚。为了方便航天员的行动, 设计人员在航天器的里外都安装了一些扶手, 航天员可用手握住一个个扶手来回移动身体。因此“太空行走”只是一种俗称, 严格地讲应该叫“出舱活动”。

  以上就是“2008年9月27日: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的那一刻”的论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处理。

0人已打赏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4-2022 花都知识网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豫ICP备19020844号-1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 pzzhd.com公安网备|Sitemap
免责声明 :本站资源来源自网络,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